洪維晟
一、聯絡方式 姓名:洪維晟 Wei-Sheng, Hung 電郵:xiaowei710919@gapp.nthu.edu.tw
二、學歷 |
|
||||
|
學校名稱 |
系所 |
學位 |
起迄年月 |
|
|
國立清華大學 |
歷史研究所 |
博士 |
2009年9月~2019年6月 |
|
|
國立中央大學 |
歷史研究所 |
碩士 |
2005年9月~2009年6月 |
|
|
國立嘉義大學 |
史地學系 (地理組) |
學士 |
2002年9月~2005年6月 |
|
三、專長與研究自述
研究專長 中國地方社會史 近世東亞海洋發展史 公眾史學
研究自述 本人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史地系(地理組),在修習地理科學期間,課程安排多次至田野考察,啟發我對地方社會與地方文史的關懷,之後轉向歷史系深造,並於2019年6月取得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此外,我也在2013年前往廣州並在香港中文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合作的「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基地從事博士研究,並於2020年6月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我研究領域的關懷以地方社會史為中心開展,試圖結合目前出版的歷史文獻,以及收藏在地方或是民間文獻。我的碩士論文以「臺灣區域史」開展,選擇具有閩南人、客家人、潮州人、原住民等族群圍繞的「屏東萬金庄」為研究區域,探究該區域的族群互動、產業網路與地方意識等課題。 我在從事博士論文的階段,我選擇從事廣東潮州人的海外貿易與與移民為課題。受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田野考察補助,前往廣東潮州韓山師範學院收集史料。我臺灣從事田野調查過程中,認為臺灣中部以南的閩南村落,或是有祭拜三山國王廟宇區域,都可能有潮州人的後裔。如乾隆年間,由臺南府城仕紳籌建的三山國王廟亦屬於潮州會館潮州會館。二戰以後,亦有不少廣東潮州人移居高雄哈瑪星,當地也設立了潮州會館,以及三山國王廟。 我的博士論文以潮州人群為主體重新討論了,當閩南人興起於海洋之前,其實潮州人群如林鳳、林道乾才是真正帶動中國海外貿易或是移民活動的主要人群,進一步,檢視16~18世紀之間閩、粵、臺之間的人物與商品的往來與交流。得以重新省思近世東亞海洋發展史由閩南人帶動海外貿易發展的論點;以及臺灣漢人社會中潮州人的歷史腳色。 除了,歷史學專業訓練之外,我也曾為臺灣歷史博物館撰寫策展文本,出版《遇見臺灣:一個多元文化的島嶼》、《異文化的相遇:臺灣的機會與選擇》等書,亦擔任清華大學《季風亞洲研究》期刊助理編輯,及高雄歷史博物館的兼任「國家文物普查人員」。 |
四、經歷
單位 |
職稱 |
起迄年月 |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
兼任助理教授 |
2021年2月~迄今 |
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 |
兼任助理教授 |
2021年2月~迄今 |
輔英科技大學共同教育中心 |
兼任助理教授 |
2021年9月~迄今 |
高雄歷史博物館 |
國家文物普查人員 |
2020年9月~迄今 |
清華大學《季風亞洲研究》 |
助理編輯 |
2020年9月~迄今 |
新竹市竹光國民中學 |
社會科兼任教師 |
2010年9月~2011年1月 |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
課程助理 |
2009年9月~2011年6月 |
台北市私立開南商工職業學校 |
歷史、地理科兼任教師 |
2006年9月~2007年1月 2008年9月~2009年6月 |
台北縣鷺江國民中學 |
地理科兼任教師 |
2007年2月~2007年9月 |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
教師助理 |
2005年9月~2006年6月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研究助理 |
2005年9月~2007年12月 |
五、榮譽
2012年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原住民族世界觀導向‧教學模組競賽」人社類組甲等
2013年新竹清華大學蕭啟慶教授「梅貽琦講座」一般史組獎學金
六、學術參與
1.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許雪姬教授主持、翁佳音教授協同執行,[十六至十八世紀有關臺灣古地圖、圖像資料數位化建置計畫]兼任助理。(2007.1-2007.12)
2. 臺南縣文化局補助,翁佳音教授執行,[臺南縣新港文書調查與研究計畫]研究助理。(2007.9-2008.7)
3. 臺南縣文化局補助,翁佳音教授執行,[荷蘭檔案館所藏西拉雅文獻工作計畫]研究助理。(2008.6-2009.5)
4. 臺南縣文化局補助,翁佳音教授執行,[十七世紀臺南縣哆囉國社之研究]研究助理。(2010.4-2010.12)
七、研究成果
學位論文
碩士論文:
洪維晟,〈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9年6月)
博士論文:
洪維晟,〈近代初期(16-18世紀)潮州人的商業活動〉(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2019年6月)
期刊論文(*表有審查制度)
*洪維晟,〈17世紀潮州商品在海外的流通-以臺灣為轉運中心〉,《廣東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頁94-104。
*洪維晟,〈16-18世紀往來臺灣的潮州人群初探》(2020年第2期),頁68-78。
洪維晟,〈評介江志宏著《臺灣傳統常民社會的明幽二元思維:普渡、祭厲與善書》〉,《史匯》10(2006年9月),頁377-386。
*洪維晟,〈近代臺灣山地與平原交換(易)活動初探--以屏東萬金庄為例〉,《臺灣史學雜誌》第8期(2010年8月),頁42-61。
*洪維晟,〈近年來國內歷史教育的改革與檢討—以高中臺灣史課綱為例〉,《臺灣史料研究》第39期(2012年7月),頁21-46。
*洪維晟,〈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的「華南地方史」研究:以《歷史人類學學刊》與《歷史‧田野叢書》為例〉,《暨南史學》第16期(2013年7月),頁123-160。
*洪維晟,〈撤退或擴張—清代屏東平原「族群遷徙論」的再思考〉,《史地研究》第4期(2013年7月),頁21-46。
洪維晟,〈文獻與歷史田野:2012年夏金門與廣東潮州之踏查〉,《田野與文獻: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第69期(2012年11月),頁14-18。
洪維晟,〈臺灣地名史的新篇章:評介翁佳音等著,《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季風亞洲研究》第3期(2016年10月),頁139-150。
會議論文
洪維晟,〈撤退或擴張—清代屏東平原「族群遷徙論」的再思考〉(臺北: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主辦史地學術研討會,2009年10月29日)。
洪維晟,〈十九世紀後半葉南臺灣山地與平原的交換(易)活動—以屏東萬金庄為例〉(屏東:屏東社區大學主辦第五屆屏東研究,2009年11月14-15日)。
洪維晟,〈近代天主教「教會村」的建立--以屏東萬金庄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10年5月14日) 。
洪維晟,〈近三十年來關於「漳泉、潮州海商」與東亞海洋發展史的研究評介(1980-2010)〉(臺北:2011全國研究生歷史學論文發表會,2011年6月4日)。
洪維晟,〈近年來國內歷史教育的改革與檢討--以高中臺灣史課程為例〉(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暨香港中文大學聯合舉辦「歷史青年學者論壇」,2012年3月2 -3日)。
洪維晟,〈一門實作的歷史課:「人人都是史學家」的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 2021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高雄科技大學大會「通識教育「境」與「進」的力量」,2021年7月27日)。
其他著作
石文誠、洪維晟編撰,《遇見臺灣:一個多元文化的島嶼》(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09年)。
石文誠、洪維晟編撰,《異文化的相遇:臺灣的機會與選擇》(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10年)。